ubuntu 最早是接觸9.04 那時候只是單純好玩的灌在VM裡看看這作業系統是甚麼東西,當然那時候冠好玩的一年開不到幾次,再來才去碰10.10這版當初是用WUBI的方式去灌在電腦裡的,跟WINDOWS 7 形成雙系統,雖然那時候用他的匙間比較多了,但是主要大部分的時間還是使用WIN7居多。
不過這時候對他的一些認知也比較有了,所以後來重灌的時候就留了一個空間給他,直接比較正式的直接灌在硬碟哩,而不使用WUBI來灌,用WUBI灌出來的系統遇到的問題還不少,像是有時候放這不動久了就會當機等等,如果真正要玩還是建議照正常的方式灌。
再來10.10算比較真正有在玩的時候了,整理使用的概念根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比較好了,雖然還是在被軟體玩的階段,但是至少可以開始慢慢地把它變得比較有自己的風格,平時使用的時間也多了很多,基本上快要可以取代WINDOWS了,但是還是有些問題沒有解決,像是那時候VLC還不會設定,再撥放5.1聲道的影片時會比WIN7下用KMP音效還要來的遭,還有不能玩遊戲的問題,不過這時候使用的時間變長了很多,一些現在常用的軟體也是在那時候學會安裝跟設定的,像是CAIRO DOCK,CONKY,桌面小工具等等,還有最重要的的是把電腦裡的一些之前從CD轉到電腦裡的音樂TAG的編碼改成了UTF-8,取代原本納問題很多的BIG5,BIG5在編碼真的是很討厭,在UBUNTU下都是亂碼,只有在WINDOWS下才正常,
最重要的還是會了那些指令跟概念,不然很多時候根本不能解決問題。不過在磁碟分割這塊還是很弱,可以說完全沒有進步,目前還是主會分割一大塊EXT4掛在/下,其他比較細的分割完全不會用,不過對於目前文書處理來說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。
之後11.04出來的時候就順便升級上去看看,但是用了沒多久因為問題太多所以就乾脆降回了10.04LTS版,這版雖有些東西不太習慣,但是至少穩定很多也沒有什麼問題,整體用起來也很順暢,不過我的技術從那時候到現在就沒有什麼進步了,中間有蠻長一段時間都是使用UBUNTU,WIN7那時候只剩看電視跟玩電動的問題,因為那隻USB電視棒不知道為啥好像跟我電腦哪個USB裝置不太合,用起來會出問題所以只好放棄讓他在UBUNTU下跑。
上個月進實驗室後第一件事除了重灌XP之外就是加灌UBUNTU 12.04上去,UBUNTU在平時使用比XP好用太多了,更不用說特效比XP好,特效全開後順暢度還是贏XP,不過12.04這版還是用到了幾個問題,COMPIZ在設定兩裡面選擇預設的話桌面環境會崩潰調 左邊DASH那台會完全不見,正上方的那個PANEL也是一樣會消失,目前我還找不到方法可以解決這問題,目前是就在新增一可以使用者來取代原本的使用者這方式來解決,除此之外這版的UBUNTU我用的還蠻順手的,在實驗室那邊已經外完全取代XP了,只有寫程式跟畫圖還有開遊戲的時候會開起XP了。哪天我完全不玩遊戲或只玩網頁遊戲時UBUNTU應該就能完全取代WIN系統了。
另外同樣是UBUNTU 12.04 INTEL跑起來就是比AMD順,雲因是啥我也不知道,實驗室的是E2180 2.0GHz + 2GB DDR2 VGA:ELSA 8500GT 家裡的事AMD4800+ 2.5GHz 4GB DDR2 VGA:ELSA 8600GT PH2
所有規格都比較好的情況下AMD應是會比INTEL那台的還要卡,雖然更新後好很多了,可是COMPIZ特效還是看的出來差距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